在我国,开着喷吐黑烟、发出震耳欲聋噪声的燃油型地铁工程车进入地铁隧道内作业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国务院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后时隔两天的7月21日,两款不烧油、不冒烟、低噪声的电力、蓄电池双能源地铁工程车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批量研制成功,成为我国同行业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新典范。
据了解,此次研制成功的双能源地铁工程车填补了国内空白,一款将应用于我国的深圳地铁,另一款将走出国门服务新加坡地铁。
“让地铁工程车告别油烟,它开启了我国地铁工程维护车研制与应用的绿色、环保时代。”当天,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召开的我国环保型蓄电池地铁工程车技术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毓才如是评价。
谈到双能源地铁工程维护车的研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介绍,在我国地铁发展的初期,由于对此类工程车的需求量较少,国内没有专门为地铁系统开发这类产品,而是采用既有的为工矿企业、码头等开发的小型内燃调车机车作为地铁工程维护车。
然而,内燃地铁工程车自使用以来就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在隧道内作业时,其尾气排放和高达100分贝的噪声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制动时不能回收能量,以及暂停作业时柴油机必须怠速工作,导致能耗较高,同时其低恒速控制特性较差,时常不能满足作业需求。
而另一方面,内燃地铁工程车必须在燃料补给、消防安全、运用和维护等作特殊安排,不但无法共享电力型地铁车辆的维护保养资源,而且存在高使用维护成本、高安全隐患、管理不便等诸多弊病。有鉴于此,1999年,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开始了地铁工程车“油改电”的探索,研制出DWA型蓄电池地铁工程车原型车,开创了我国同行业的先河。
双能源地铁工程车的研制与应用,究竟有何优势?刘友梅说,其主要有绿色环保安全、全寿命周期成本低、高可靠性通用性三大优势。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双能源地铁工程车的设计寿命高达30年,而内燃地铁工程车一般为15年,同比可减少碳排放约2100吨。
一台600马力的内燃地铁工程车每次作业(按工作4小时计及一个往返)油耗成本高达1500元,而同等功率的双能源地铁工程车用电成本不到200元。此外,在机修维护、专职司机配置等方面,内燃机车也需要更高的成本,“油改电”15年的全寿命周期总成本可以节约500万元左右。
双能源地铁工程车由于其技术延伸于电力机车和地铁车辆,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能实现自动驾驶,并能依托其1.5公里时速的最低恒速(相当于人步行常速的三分之一)对线路故障实施更为精确的诊断与维护作业。机车自身的维护与保养可共用地铁车辆的维护系统,通用性强。
2009年6月,在该领域有着10年技术积淀的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签订了14台双能源地铁工程车的采购合同,成为我国首家将此类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同年12月,致力于节能减排产品应用的深圳地铁集团向中国南车株机公司采购了深圳地铁二号线地铁工程检测车组,这是国内首次采购双能源地铁工程车。
“这两款双能源地铁工程车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整车的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有效地拉动了我国该领域高能蓄电池、牵引传动、网络控制的同步发展,推动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科技进步!”
现场观摩这两款双能源地铁工程车、出席论坛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的专家组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表示,将大力支持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在该领域制定国家标准,促进这一新型绿色、环保、低碳产品的推广与应用。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宗祥告诉记者,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将致力于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型轨道交通新产品的研制,向用户提供提供全方位的系统解决方案,以环保绿色技术引领市场拓展新产业,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业的创新进步作出不懈努力。 |